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碳中和主题债热度上升:银行业发力绿债市场

来源:金融时报 时间:2021-06-21 08:30:38

6月3日,兴业银行香港分行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完成两单中期票据的簿记和定价,合计募集资金9.22亿等值美元,吸引了全球73家投资机构踊跃参与,其中相当比例订单来自欧洲和美洲的专业ESG投资机构,所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

这次碳中和主题绿色债券的成功发行,是期多家银行发力绿色债券的一个缩影。在银行业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国绿债市场发展不断取得突破,在日渐完善的政策及明晰的认定标准护航下,各家银行的绿债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对未来方向的探索也在不断细化和专业化。

绿债发行方兴未艾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在今年的绿债发行中,碳中和主题债成为各家银行所追捧的对象。

2月,中行作为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完成国内首批碳中和债券发行;3月,国开行面向全球投资人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邮蓄银行承销市场首单碳中和超短期融资券……

3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明确碳中和债券募集资金应全部专项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可持续建筑、工业低碳改造等绿色项目的建设、运营、收购及偿还绿色项目的有息债务,募投项目应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或国际绿色产业分类标准,且聚焦于低碳减排领域。

“当前,国内碳中和债券发展处于启动阶段,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与实现‘30·60’目标所需资金缺口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在相关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国内碳中和债券要成为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推动力量,并成为信用债市场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部高级研究员简尚波表示。

在这背后,也折射出绿色债券的飞速发展。放眼全球,2015年末,绿色债券市场的累计发行额仅为1000亿美元,而到了2020年12月初,这一数字已突破1万亿美元。2020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为2700亿美元。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将达到4000亿至4500亿美元。

我国绿债市场在2015年起步后,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2017年至2018年,我国均为发行量第二大国家,占比约为20%,仅次于美国。2021年一季度,我国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注册570.2亿元,发行579.5亿元,发行金额同比增长229.1%,已超过2020年全年发行规模。

认定标准日渐清晰

在绿债相关数据不断飙升的背后,是日渐丰富的产品创新。年来,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绿色中期票据、绿色定向工具、绿色ABS等绿色债券品种不断落地。

“细分领域如三峡集团发行的绿色可交换债、工银香港发行的‘粤港澳大湾区’主题绿色金融债、兴业证券发行的分布式光伏设备融资租赁债权ABS、广州地铁发行的首只‘三绿’ABN等创新层出不穷。2020年以来,绿色防疫债、蓝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碳中和债、绿色权益出资型票据等也实现首单创新。”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处长陈亚芹表示。

绿色债券的蓬勃发展,也和政策支持息息相关。“银行间市场清算所发布了《关于调降债券业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将绿色债券发行登记、付息兑付服务费率降低50%;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印发〈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将绿色债券业务纳入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范畴;多个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开启绿色通道、提供担保增信机制、纳入再贷款质押品、给予认证补贴和发行奖励等支持政策。” 陈亚芹表示。

随着绿债发行种类的不断细化,市场对清晰统一的认定标准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以避免“洗绿”“绿色泛化”等现象的出现。4月,《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发布,对原有标准进行了统一,并推进国内和国际标准逐步趋同。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新版绿债目录的发布将使我国绿色债券更加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随着绿色低碳的进一步发展,还可在二级和三级目录中增加绿色农业、可持续建筑、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的分类层次,拓展绿色债券支持领域。

持续培育绿债市场

作为绿债发行的重要主体,银行也持续培育这一市场。

为完善绿色债券价格发现机制,填补一级市场定价参考的空白,追踪绿色投资长期价值,5月,建行在北京和卢森堡两地同步发布了“建行—万得绿色ESG债券发行指数” 和中国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ESG债券三条一级市场收益率曲线,成为市场上首只融合了ESG、碳中和概念的绿债发行指数。

“指数综合了国内国际绿色标准,为国际投资机构提供更直观、更精准、可量化、可比较的有效工具,从而增进国际市场对中国绿色债券以及优质ESG发行企业的了解,引导国际资金更加积极配置中国绿色资产,加快绿色资本市场国际合作的步伐。” 建行副行长王浩表示。

与此同时,银行自身的体制机制,也对其发力绿债市场至关重要。“境内外对绿色债券的认定均有较为成熟的业界标准和流程体系,其中涉及到对绿色债券框架的搭建、募集资金的用途和管理、合格绿色项目的分类及认定、环境影响评价判定、对外披露报告等各项事宜,涉及方面广泛,专业较强。需要中资商业银行从顶层设计出发,自上而下有序推动,推动绿色债券从筹备、发行到披露报告全流程的顺利实现。”工行有关负责人认为。

哪些领域会成为银行业绿债的重点支持领域?“在工业、交通和建筑三大能耗领域中,建筑减排潜力最大。据世界银行统计,到2030年前全球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70%的减排潜力在建筑节能方面。绿色建筑的潜在市场达17.5万亿美元,其中超过16万亿美元的机会在东亚地区,我国市场融资需求规模巨大。”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险峰表示。

马险峰认为,未来,应借鉴供应链金融的经验,探索解决绿色建筑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信用担保问题。“可结合该行业的信用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以大型房地产企业为风控主体,通过绿色债券产品的创新设计,要求募集资金必须用于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的绿色供应商应付账款支付,从而有针对地为产业链上的绿色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