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880亿元!7家银行发行永续债 国有大行成发行主力军

来源: 第一财经 时间:2022-03-01 09:57:44

市场流动充裕之下,银行正加速发债,此前一度遇冷的永续债市场也再度回温。第一财经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月28日,今年已有7家银行发行了永续债,规模合计为880亿元,远超去年和前年同期发行规模。

其中,国有大行是发行主力军。农业银行于日前发行了一笔规模达500亿元的永续债,创下2021年8月25日银保监会理财估值新规之后的单笔最大纪录。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方面是由于年初流动较为充裕,为发行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监管趋严之下银行资本补充需求较大。

尽管发行市场升温,在需求端,永续债的“吸引力”可能难言乐观。这主要是受此前现金管理类理财整改政策影响,导致永续债的一大投资主体“银行理财”配置需求减弱。不过,也有观点称,在“资产荒”背景下,考虑到信用风险等因素,机构对永续债的配置需求仍然存在。

永续债发行规模暴增

不同于去年的发行节奏,2022年开年,永续债又成了银行发债的“主角”之一。年初以来,已有7家银行发行共计880亿元的永续债,而在2021年和2020年,同期发行规模仅为45亿元和370亿元。

从发行规模上看,国有大行无疑是发行的主要力量。具体来看,880亿的发行规模中,农业银行发行规模占比超一半,达500亿元;邮储银行次之,为300亿元。根据上述两家银行的发行公告,其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均将用于补充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

相比之下,城农商行的发行规模较小,但胜在数量多。其中,苏州银行发行规模最高,达30亿元,据该行公告,在完成本期债券发行后,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拟上升至11.51%,增加1个百分点;其次是厦门国际银行,发行规模为20亿元;另外,莱商银行、浙江民泰银行、浙江杭州余杭农商行发行规模均为10亿元。

一位银行业资深从业者对记者称,年初银行永续债发行提速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来,在资金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发债成本有所降低,目前已发行永续债的均票面利率低于去年同期;同时,不少银行面临着资本补充的压力,而且大的监管环境也是鼓励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比如,随着去年国内系统重要银行(D-SIBs)名单的出炉,监管对入选的19家银行明确提出了相应的附加资本要求,这也就意味着,部分银行资本补充的需求可能加大。事实上,不只是永续债,银行的二级资本债发行也在提速,截至2月28日,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已达1301亿元,远超去年同期。

业内的共识在于,在业务持续扩张以及缓释不良资产增加对资本消耗的背景下,未来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的发行主体将持续扩容,尤其是中小行。据国盛证券测算,今年商业银行预计将发行约1.9万亿元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

国金证券分析师艾熊峰也分析称,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可以补充银行资本,而资本金是商业银行运营中扩大杠杆的基本条件,也是抵御风险的最后屏障,因此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对于化解地方金融机构风险也有一定意义。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政策层面鼓励商业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发行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未来政策大概率仍会对银行永续债和银行二级资本债的发行予以支持。

需求端仍有压力

虽然发行市场可期,但要注意的是,从需求端来看,金融机构对永续债的配置需求仍有待观察。

通常而言,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的主要持有机构包括非法人产品(银行理财为主要构成)、银行自营(以国有行和股份行为主)和保险机构等,其中,银行理财是主要配置力量之一。但受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化转型、老产品压缩整改、现金管理类理财监管落地等影响,银行理财投资期较长的银行永续债新增承接能力有限。

前述资深从业者对记者称,去年监管要求理财产品应优先使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而非摊余成本法,但市值法相较于摊余成本法估值波动较大,存在上市浮亏风险,因而对于银行理财来说,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的投资价值有所降低,两者的价格也一度受到冲击。

另外,在银行自营方面,据天风证券统计,2020年底以来银行自营对商业银行债及二级资本债的托管规模均出现了下滑。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对于银行自营来说,投资永续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担忧,一是资管强化明确债投资要求;二是监管要求与发行方保持一致的会计处理压力。

但也有观点称,随着市场的逐渐丰富,流动提升有望为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吸引更多投资者,比如基金和保险资管等。毕竟相比其他品种,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的信用风险相对可控,且绝对收益率较高。比如在农行此次永续债发行中,投资者结构就较为丰富,银行占比64%,保险占比19%,基金、券商、信托及其他投资者占比17%。

具体来看,对于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而言,信用风险以减记风险和续期风险为主。孙彬彬分析称,考虑到处置金融机构风险方面,目前央行已经精准处置多起中小银行风险,包括已稳妥处置包商银行、恒丰银行、锦州银行等中小银行风险。丰富的中小银行风险化解经验,特别是央行以在线修复为主的处置方式,可以有效防范银行体系的系统风险,同时帮助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补充资本,化解压力。在现有合规风控要求下,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投资风险基本可控。

因此,“尽管银行理财面临资管新规到期等影响,但考虑到目前金融机构的总体信用要求,只要票息合适,流动表现合理,总体机构的配置需求仍然存在。”孙彬彬表示。

艾熊峰也提及,随着央行降息靴子落地,后将促进债券利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机构对于风险较低价值较高债券的投资需求。而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供给端将继续增长,需求端监管冲击减弱,考虑到其流动较好,信用资质较优,信用风险可控,“资产荒”下机构对此类资产的需求将增加,未来信用利差或出现收窄趋势。

标签: 永续债市场 发行规模 监管趋严 资本消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