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仍是2022年楼市调控的主基调。
20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协调性精准性,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认为,总体来看,今年房地产业的相关政策除了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外,还会在协调性和精准性上下功夫,以形成住建领域和其他宏观经济领域的政策合力,畅通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
“增强调控政策的协调性精准性是个新提法。”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称,“增强调控的协调性”与“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是一脉相承的,意味着金融、土地、税收、金融等多个环节政策会联动起来。
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进一步表示,今年年初,流动性困难的房企们还面临债务集中到期的风险。基于此,今年住建工作着重强调“把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力处理项目逾期交付风险”,后续预计部分城市或将调整、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制度,保持房企资金的适度流动性,引领行业走出低谷。
会议指出,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指导各地合理确定本地区住房保障制度安排。
李宇嘉认为,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住房制度改革刚刚起步,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得到了快速推进。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已经开工86万套,完成投资1205亿元。
“2022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被提升到了供给侧改革的高度,意味着各热点城市会在2022年初步建立起适合本地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分配对象、资金来源、建设主体、管理和分配模式等,并进一步聚焦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李宇嘉称。
住建部住房保障司负责人潘伟近日表示,“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650万套(间),预计可帮助1300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加速落地,也为房企寻求业务转型指引方向。根据机构估算,若每年保障性租赁住宅入市规模约2.41亿平方米,将带动地产投资约1.18万亿元,约为2020年房地产市场投资额的8.3%。
为推动住房供给侧改革,上述会议还提出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不过,业界有分析称,长期来看,长租公寓将成为房企在“租赁”端的有力抓手,但短期内,由于长租公寓的发展面临投资回报周期长、效益低等问题,不确定性较大,房企在“租赁”端,应先主动与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对接,寻求保障性租赁住房与长租公寓的共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