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低碳:全球创新新使命”——浦江创新论坛聚焦低碳科技

来源: 第一财经 时间:2022-08-29 09:12:23

作为观察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窗口和服务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台,创办15年的浦江创新论坛,今年将主题放在了“低碳:全球创新新使命”,探讨国际交流与合作。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27日论坛开幕作主旨演讲时表示,科技创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新方法新空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根本出路是科技创新,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立足中国能源禀赋和高质量发展紧迫需求,加快构建多能融合、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源头替代、过程削减、末端捕集等方面综合考虑科技创新的新方向,在低碳科技创新上不懈努力。

聚焦低碳创新

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全球正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上,“双碳”、“低碳技术”等成为高频词。

在27日的2022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表示,今年论坛聚焦低碳科技的议题,正当其时,“过去半年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半年,气候变化已经在咫尺”。他还表达了对于中国政府作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高度赞赏,也为全球接下来的行动提出了3个优先事项,包括必须加大投资力度,打造一个有利于培育低碳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以及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加强国际合作”。

布伦德说,国际能源署、世界经济论坛和世界银行联合编制的一份报告显示,清洁能源投资需要在未来10年增加7倍,世界才能走上通往净零排放的轨道。然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清洁能源投资在2020年下降了8%,去年略有反弹。世界经济论坛为此发起“动员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清洁能源的投资”行动倡议,成立了由80名资深专家组成的特别工作组,为发展中国家的清洁能源投资提供建议。“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伙伴已加入我们的行动。”

就在全体大会召开之前的成果大会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编撰的《双碳科技及应用场景前瞻》(下称“报告”)发布,报告遴选出“双碳”科技5个重点领域——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储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智能电网,进行分析评估。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琦岩对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解读时表示,在储能技术领域,基础研究以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居多,技术研发以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占主流,市场装机规模则以抽水储能、锂离子和钠硫电池为主。储能科技创新再次活跃,意味着城市在能源可持续发展上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和挑战。城市一改过去单纯能源消费环节的角色,而成为能源生产、再生、利用、存储和衡的重要节点。

他说,未来,政府可在城市能源规划方面重视储能技术,从提升能源零碳效能和综合效率切入,对城市储能技术研发创新方面统筹研判、极优设计,特别是在城市新建区域及城市改造中,为储能技术集成应用提供场景驱动力。

而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领域,报告指出,这是唯一能使电力、钢铁、水泥等难以减排行业深度脱碳的技术,对实现“双碳”目标极其重要。CCUS是把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再利用。这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在2008年后快速发展。低成本、大规模、集中的碳源供应是制约这种技术工业化推广的瓶颈之一,新型低能耗化学溶剂、膜加变压吸附和化学吸收法组合技术都是研发重点。

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旭看来,科技创新助力全球低碳行动,既要立足当下,又要面向长远。立足当下要加大技术攻关的力度,在一些目前缺乏一些可用技术的领域要加强原始创新,他还提到了政策的协调,“单单的科技政策是不够的,也需要需求端市场的政策。”张旭说,推进碳中和,全国需要建立本土化、多元化、低碳化的能源供给模式,既要保证能源供应稳定、环保、成本相对较低,也要考虑国家能源安全。各地应当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打造多级区域能源供应中心。

长三角向全球“发榜”

除了今年热议的“低碳”话题,区域创新也是每年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议题。作为我国科技创新高地,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成为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今年浦江创新论坛期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发布《长三角科技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下称“合作机制”)等三项政策文件,同时遴选了20家产业链“链主”企业或骨干企业的创新需求,面向全球发出揭榜任务,需求方投入资金超过7亿元,其中对外揭榜资金超过1.6亿元。

合作机制提出,要以“科创+产业”为引领,聚焦国家重大创新需求,联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联合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若干创新联合体,实现项目、人才、基地、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比如在建立产业创新融合的组织实施机制方面,聚焦制约国家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共同梳理长三角区域“链主”企业或骨干单位,凝练2⁓3年可取得突破,且需要跨区域解决的需求,联合发布需求“榜单”。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管理模式。发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引领作用。

合作机制中提到的长三角国家术创新中心,于去年浦江创新论坛上揭牌。目前已累计与海外72所一流高校和创新组织建立合作,建设了7个海外合作台(含4个孵化器)。8月28日下午,长三角国创中心在2022浦江创新论坛与6家海外高校及创新机构合作签约,释放外企研发创新的溢出效应。

“国创中心正打造一个面向长三角区域的集创新资源、研发载体和产业需求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网络,推进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在2022浦江创新论坛上对第一财经介绍。

该中心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他们运行以来,已通过共建企业联创中心,征集龙头企业的真实需求,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由企业出资支持技术研发,遴选企业认可的愿意出资的技术供给方,推动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与产业技术突破。目前,该中心已与224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了联合创新中心,凝练技术需求889项,企业拟出资26.7亿元,达成合作482项,合同额11.3亿元。“今年计划在上海建设20多家,未来国创中心将与长三角区域1000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联创中心。”

谈到长三角在双碳背景与绿色发展形势下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推动作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认为,应该以技术赋能产业,以科技创新助力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以更高程度开放,更高效地链接国际创新资源。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推动长三角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国创中心已在光伏、氢能、储能、能源高效利用、智慧能源等方面布局了10个台和项目,也在加快布局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低碳技术以及碳去除技术。”他说。

数据显示,去年,长三角地区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数和金额均超过四地获批总量的75%。今年年初发布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1》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100分(基期)增长至2020年的227.05分,较2011年翻一番。长三角整体协同创新水稳步提升,一体化的创新格局基本形成。

标签: 浦江创新论坛 低碳科技 雷雨天应该如何做核酸 智能电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