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构建与双碳战略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ESG投资作为绿色金融市场服务碳中和的重要方式,得到了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
在20日第一财经主办的2022零碳峰会“绿色金融与ESG投资”圆桌论坛上,针对ESG如何投资,以及目前存在的制约等话题,多位业内人士共聚一堂,探讨ESG的现状与未来。
ESG投资处于起步阶段,但潜力巨大
国泰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梁杏表示,传统投资更为关注投资回报和投资风险,而ESG投资更注重创造社会价值。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郑兆磊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ESG完全不同于传统财务评价体系,是企业价值观的一种维度。ESG对于传统财务分析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补充。
“当然目前ESG投资发展还处在一个相对比较早期的阶段,很多主流投资者可能还没有把ESG列为投资体系内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梁杏说。
在ESG相关产品的投资者结构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超四分之三,个人投资者占比不到四分之一。梁杏希望,个人投资者能够更多加入到该体系中。
富达国际中国区投资策略总监孟峤表示,ESG投资非常有价值。过去十年,根据她们观察,结合股票基本面和ESG层面分析,那些在ESG体系评分领先的公司,最终超额收益远好于同行中ESG评分相对比较低的公司。
这种趋势在债券领域体现得更为明显,那些ESG打分比较高的债券主体,它所处行业中的超额收益,远好于那些ESG评分低的行业。
2021年全球ESG产品在海外总规模达到了2.74万亿美元,有超过6000只产品处于ESG投资体系中。相较而言,截至去年底,中国ESG产品总规模在3800亿元左右,共有200只相关ESG基金产品。
“和海外比我们目前肯定处于发展前期,但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尤其在过去两年,在政策端推动下,国内ESG产品规模同比增速非常高。2019年年底还是将近700亿元规模,两年之后便接近3800亿元。”孟峤说。
华泰柏瑞基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总监莫倩表示,虽然相比之下,国内ESG投资产品数量不是很多、规模也没有海外那么大,但泛ESG投资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最近最吸引全球目光的一件事情,毫无疑问是欧洲能源危机。欧洲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的重建,更多会依赖中国光伏产业,以实现其中期内达到绿色能源转型的目标。所以,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国风电光伏产业实际上已经惊艳了全世界。”莫倩称,投资机构在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光伏行业整体估值是美国市场的四五倍,在20~40倍的区间,而海外市场对于这样一个重资本投入的行业,估值往往只在5~10倍左右。
中国光伏行业的融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在过去几年里,从资本市场融了200亿元以上资金。在2015年之后,效率更高的单晶路线已经取代了多晶路线,成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流,中国资管机构其实也为全球的绿色能源转型作出了贡献。
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
ESG投资是否有效,这个话题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国内,都是一个热门话题。
在郑兆磊看来,中国ESG投资,尤其在2019年以后,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已经迎来了结构性转型和发展。ESG对于企业的影响在不断提升,ESG投资有效性也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
不过,梁杏表示,国内ESG评价体系整体相对单一,可能更侧重于环保和公司治理,未来可以继续拓展产业内延和外延,将其更丰富化、更立体化。
此外,国内ESG没有一个特别统一的标准。每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标准,而且侧重点不一,尤其在一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层面,大家的解读或者判断其实是很不一样的。
还有信息披露问题。当前ESG信息披露可能暂时不够规范,标准不统一。梁杏表示,如果统一标准,上市公司可能会知道要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努力,以及在哪些指标层面进行规范披露。
“但我们也看到,这些方面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比较期待,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会成为以后监管的一个方向和重点。”梁杏说。
莫倩表示,需要更多机构携手,制定出更适合于中国市场的指标体系。梁杏也称,未来中证指数可以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有了这样的一个评级体系后,上市公司就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标准去披露。此后不管主动投资,还是量化策略,大家都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