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海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出炉,作为重要指标之一,金融业增加值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增长6.1%;金融市场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6.8%。
“金融业受疫情影响较小,相对独立于疫情发展,保持相对稳定增长是正常的。”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占上海GDP两成左右的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本身也是上海经济运行在疫情冲击中保持韧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朱启贵也对记者表示,这反映了疫情之下上海金融市场的韧性与活力。“即便受疫情冲击较大,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脚步并未停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质效明显,金融业的增长对GDP贡献较大,体现了上海金融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金融市场稳步增长
作为国内金融机构集聚的主要城市,金融市场的稳步增长一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大亮点。
这在数据上有着直观印证。2021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由2016年的1364.7万亿元增加至2511.07万亿元,增长超80%;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增加至7973.2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8.5%,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8.7%,居全国城市之首。
即便是疫情影响之下,上海金融市场的增长仍在继续。7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4125.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在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20%。
与此同时,上半年,全市金融市场成交额1362.4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银行间市场成交额分别增长18.7%、22.6%。可以看到,疫情影响之下,上海金融脉动不息,持续护航城市核心功能运行。
马海倩对第一财经表示:“金融市场成交额与交易量和价格相关,成交量反映市场活跃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预期,同时可以支持市场韧性,也说明上海的金融服务功能仍然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
作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上海集聚股票、债券、期货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14家,金融市场年成交总额突破2200万亿元。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本轮疫情以来,包括监管部门、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机构在内开展了一系列举措,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一方面,以上海清算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为代表的金融基础设施机构有效应对,保障要素市场平稳运转,对外服务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延长还款期限、创新产品服务、减费让利等举措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比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承载着我国银行间市场利率、汇率等基础要素基准价格生成、交易主平台运行维护保障等核心职责。为保障银行间市场平稳运行,外汇交易中心提前布局,交易系统实现远程接入,支持市场机构居家交易;除交易室现场交易等传统模式外,交易中心还提供了安全的互联网、虚拟专线网络(VPDN)等“专用道”远程接入,有效满足疫情期间机构居家交易需求,为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超过4000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多方协同之下,上海金融市场运转得到保障。”朱启贵对记者称,而且从需求端来看,金融业的扩张也体现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向好预期。在中国经济下半年恢复过程中,上海扮演着重要角色。
存贷款规模双双扩张
在金融市场扩张的同时,上海存贷款规模再迈上新台阶。截至6月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8.5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贷款余额为10.05万亿元,增长9.4%。
马海倩称,贷款余额增长意味着贷款需求旺盛,一般可反映经济活动的恢复;存款余额增长则代表储蓄意愿增加,同时消费、投资等需求可能仍存在不足等。
具体来看,根据央行上海总部此前公布的数据,在贷款方面,上半年上海地区人民币贷款增加4621亿元,企(事)业单位贡献了主要力量。数据显示,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38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5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900亿元。
分类别来看,企(事)业单位贷款中,人民币经营贷款增长颇为明显。上半年,企(事)业单位人民币经营贷款、融资租赁、贸易融资和并购贷款分别增加3111亿元、207亿元、195亿元和172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144亿元、少增284亿元、少增385亿元和多增12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14亿元,同比多增1095亿元。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企业生产投资的需求正在逐渐恢复。
单就6月份来看,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68亿元,同比多增878亿元。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称,6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此前两个月疫情逐步受控,管理部门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持物流交通畅通,稳步推进生产生活加快恢复,带动经济活动融资需求恢复。
5月末,上海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围绕八个方面提出50条措施,全力助企纾困,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等;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设立企业纾困专项贷款,由在沪银行向防疫重点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优惠利率的纾困贷款等,倾斜金融机构信贷资源。
在存款方面,截至6月末,上海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7.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8669亿元,同比多增443亿元。
其中,不管是企业还是居民,存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具体而言,住户存款增加3978亿元,同比多增65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556亿元,同比多增1870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71亿元,同比多减6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35亿元,同比少增2365亿元。
周茂华对记者表示,上半年企业和居民存款同比多增,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活动受疫情抑制,导致存款增加;另一方面则是财政、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协同发力,减税减费等,使得企业现金流改善,自有资金增多;另外,财政存款同比减少反映财政支出持续发力。
分部门来看,人民币个人存款中,活期存款增加明显。上半年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和通知存款分别增加1778亿元、1507亿元和391亿元,同比分别少增287亿元、多增663亿元和多增78亿元;大额存单增加444亿元,同比多增61亿元。
此外,单就6月份而言,数据显示,人民币存款增加2036亿元,同比少增1215亿元。“6月份存款同比少增一定程度反映随着经济活动加快恢复,企业正增加支出,扩大投资等。”周茂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