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喜马拉雅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披露了其最新一财年的业绩和用户数据。
2021年喜马拉雅总营收58.57亿元,年内亏损51.06亿元,同比扩大77%,经调整年内亏损为7.59亿元。
招股书披露,喜马拉雅此次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继续扩大和提升所提供的内容并赋能内容创作者,并提升下一代技术、AI和大数据能力以进一步提高营运效率等。
喜马拉雅曾于2021年9月递交港股招股书,此次更新是按照联交所上市规则要求更新数据和资料。
招股书显示,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金为喜马拉雅此次IPO的联席保荐人,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为战略投资者。主要财务投资者包括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挚信资本、高盛、兴旺投资、创世伙伴资本等。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2021年,喜马拉雅用户收听时长约占中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收听总时长的68.3%;就在线音频收入而言,喜马拉雅在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份额为28%。
即便作为行业龙头,亏损依然是绕不开的话题。香颂资本创始人沈萌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对于喜马拉雅来说,现阶段还是处于策略性亏损期,以不断投入换取更多份额更大规模和更强的用户粘性,一旦这些优势巩固,在此基础上进行变现就会顺理成章。
营收、付费率双增长
2021年,喜马拉雅总营收同比增长43.7%至58.6亿元,毛利率从2019年的44.5%上升到2021年的54.0%。
付费订阅、广告、直播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是喜马拉雅四大营收来源,其中,付费订阅服务是其主要的支柱。
喜马拉雅的营收来源
2021年,喜马拉雅订阅收入为29.9亿元,同比增长49%,营收占比进一步增至51.1%;广告收入为14.9亿元,营收占比为25.4%;直播收入为10亿元,营收占比为17.1%。
支撑喜马拉雅营收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平台活跃用户以及付费率的增长。
2021年,喜马拉雅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2.68亿,包括1.2亿移动端平均月活用户。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1年,喜马拉雅移动端主应用程序平均月活跃用户在中国在线音频应用程序中排名第一,移动端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为144分钟。
2021年,喜马拉雅物联网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月活用户为1.52亿,同比增长35%。其中,车载智能终端和家用智能终端月活跃用户为0.49亿。
据悉,喜马拉雅与阿里、小米、百度、腾讯、华为、美的等企业达成合作,93%以上的智能音箱接入了喜马拉雅的内容。在车载智能终端部分,喜马拉雅与特斯拉、保时捷、捷豹路虎、宝马、奥迪等超过95%的汽车企业合作。
相较于其他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的用户粘性和活跃度较高。招股书披露,喜马拉雅的付费用户及付费率逐年递增。2021年,其付费会员数量1440万,同比增长52%,移动端用户付费率提高至12.9%。
围绕音频和内容,喜马拉雅表示,希望连接上下游产业,构建一个超级音频内容生态圈。目前,喜马拉雅内容生态包括有声读物、泛娱乐音频、播客、知识分享和音频直播等内容。
绕不开的亏损
2019年至2021年,喜马拉雅年内亏损分别为19.25亿元、28.82亿元、51.06亿元,2021年亏损同比扩大77%。经调整年内亏损则分别为7.49亿元、5.39亿元、7.59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20亿元。
喜马拉雅的营业成本数据
营业成本一直是喜马拉雅最大的成本开支,但比例逐年在缩小。2021年,其营业成本为26.9亿元,比例进一步缩小至46%。
营业成本主要包括内容创作者的收入分成和购买版权的内容成本,其中收入分成是大头。2020年和2021年,喜马拉雅给内容创作者的分成分别是13亿和16亿,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1.9%与27.3%。
收入分成的支出不可避免,喜马拉雅主要的模式是“PGC+PUGC+UGC”,其中UGC是维持喜马拉雅多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招股书显示,UGC内容在2021年整个平台收听时长中占了45.3%。
去年8月,喜马拉雅推出“喜马播客原创激励计划”,对原创播客开启现金补贴扶持,助力优秀播客成长。2021年,喜马拉雅的内容创作者数量超过了1351万。
此外,2021年喜马拉雅的研发开支投入较大,同比增长64.6%至10.27亿元,占到同期总收入的17.5%,技术和研发人员占比近40%。
喜马拉雅方面透露,希望通过AIGC进一步丰富内容生态,升级音频内容生产模式。其重点研究的AI语音技术能够有效地将新闻、文章和书籍中的大量文本转换为音频,吸引媒体布局音频内容。年初,喜马拉雅两项语音技术成果被世界顶尖学术会议“2022年IEEE国际音频、语音与信号处理会议”收录。此前,喜马拉雅智能语音实验室利用TTS语音合成技术推出“单田芳声音重现”系列专辑。
沈萌对第一财经表示,与此前内容不断加码的富媒体模式相比,目前的年轻消费者开始回归更单一更纯粹的媒体形式,比如音频,让消费者更注重媒体内容的本身而非各种炫目的外在表现形式。
创世伙伴CCV是喜马拉雅的投资方之一,其创始合伙人周炜此前对媒体表示,用户消费意识与付费意识的崛起以及多场景的垂直需求,这正是耳朵经济的起势原因,也是能够支撑喜马拉雅上市的底层需求。
“很多平台类公司上市的时候都是亏钱的,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当用户对平台的粘性足够强,替代选项不多的时候,盈利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现象。”周炜表示。